互联网金融解读系列三:诞生

 三、互联网金融的诞生

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与崛起,绝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偶遇,也绝不是历史不经意间的偶然。归结起来,它既有“金融大爆炸”和“移动互联网”这两大浪潮的洗礼及基础,也有大数据与云计算这两大互联网利器的萌生与运用。因此,互联网金融历史的车轮正是从它们之身滚滚而过,才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呈现于人类面前,惊艳亮相,不紧不慢,不早不晚。

(一)金融大爆炸

“金融大爆炸”源起于1986年10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伦敦金融业政策变革。改革后,伦敦金融城监管减少、并购尤其是跨国并购增多,同时引入更国际化管理作风,使用电话、电脑等电子交易方式取代了过去传统的面对面谈价,竞争激烈程度剧增、引爆金融革新的战局这次金融改革对英国传统金融制度产生了剧烈冲击,但却大大提高了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对世界金融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大爆炸”很快便引发了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

日本的桥本龙太郎内阁直接参照英国的样本,于1998年4月启动日本版的“东京金融大爆炸”(Tokyo Big Bang)。其核心是通过放松金融管制,放宽外汇交易限促进金融自由化。日本金融业正式走向自由竞争。虽然,其最终取得伦敦金融城般的改革效果,但却开启了金融自由化与互联网革命的结合,其间群雄逐鹿,最终出现了诸多知名的基于互联网的金融集团——如SBI集团,其率先构建了完整的网络金融生态圈,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网络金融集团。

美国的克林顿政府几乎在同时同样进行了放松管制的自由化改革。在英国“大爆炸”的鼓舞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Gramm-Leach-Bliley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于1999年11月得以通过。这部法案将金融活动确立为混业经营模式,构建与此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制,把规范的重点从金融活动转变到管理和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主体的联合和竞争。同时,该法还提出了“效率与竞争”这种金融发展的新观念克林顿总统签署该法案的当日也“它将带来金融机构业务的历史性变革”。

经过席卷各地的以自由化为宗旨的金融“大爆炸”,金融家的创造性被释放出来,金融业组织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各种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全球金融业迎来了1990年代的繁荣,并成为信息技术革命的助推器――也由此成为互联网金融诞生的基础和温床之一。

(二)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之前是互联网的时代。早在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26〕的诞生之际,肩负历史使命的这一变革,在汇集了全球几乎最聪明的大脑的聚合、推动下,注定将给人类历史带来巨大的震憾;然而,当互联网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时,其影响之大、之广、之巨、之惊仍然超出一切想象。也正因此,互联网被誉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2014年8月,中国中央电视电推出10集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在全球第一次以电视机构的角色全面、系统、深入、客观地解析了互联网的历史和其应有的时代,提示了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人类正站在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的前沿。

  

    纵是如此,对于互联网,人类未知的仍然远远大于已知。

互联网从IP时代Web时代”的转折,人类历史更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和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及其引发的浪潮为互联网金融的诞生奠定了另一个基础。

迄今为止,移动互联网又被划分为三个时代:

1. 1.0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起,至2007年以前都是1.0时代。在20世纪70、80年代,个人电脑和桌面软件掀起了信息产业的第一次浪潮,PC(个人计算机)走进了人们的办公室;进入90年代后,互联网掀起了信息产业的第二次浪潮,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让一大批固守传统生存法则的老牌企业为其对科技变革的漠视与迟钝付出了沉重代价,甚至就此告别历史舞台。这一阶段,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运用尚处于混沌状态,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手机还只是“功能手机”,利用手机上网在资费、功能和便捷程度上都需要一场新的变革。

2. 2.0时代:2007年1月,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其依靠超强OS(操作系统)、超大屏幕、多点触控、完整的互联网接入、虚拟键盘,在线商店……这些东西深刻地诠释了“智能手机”的诞生与魔力,引领人们感受到了妙不可言的移动互联网体验,移动互联网开始进入2.0时代,信息产业也迎来了第三次浪潮。

在2.0时代,从iPhone开始,真正的智能手机开始大规模普及。尤其是iPhone刺激了Android(安卓)的问世,极大地促进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统一标准的形成。智能手机的技术变革也开始让移动互联网世界“触”手可及,再加上高速网络和丰富应用,移动互联网正在快速地蚕食传统行业,颠覆人类的生活、消费、工作等诸多习惯。

在2.0时代,智能手机的革命,使得原本依附于移动网络的终端,发展成为有独立意志,甚至可以反向整合网络及应用的信息平台移动互联网从互联网的一个分支,一跃而成为互联网乃至整个信息通信技术领域最前沿、最具革命性的领域;智能手机的革命,正在提示着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信息化时代最强大的人类工具。

3. 3.0时代:人类正在迎来移动互联网的3.0时代。3.0时代标志性的五要素就是云计算、SNS、传感器、二维码、APP。

随着3G网络、Wifi网络的无处不在和4G网络的推行,Wap27已经成为过去时。信息和数据的处理能力、储存能力也都有赶超PC的要求——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业务逻辑也开始向“云端”转移,存储放在云端、计算通过云端、识别来自云端、处理经过云端……因此,3.0时代的第一个要素就是“云计算”。下文将详细论述。

移动互联网业务在3.0时代糅合了社交因素,有整合社交的趋势,其整个操作系统也会随之变成一个社交操作系统,因此,3.0时代的第二个要素是SNS28即平台应用的社交化。虽然对社交这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聚合人气的产品容易让进军移动互联网企业失去耐心,进而急功近利把目光放在炫目的游戏、工具应用等快速消费品上,但社交的厚积薄发必将成为移动互联网3.0时代的真正蓝海和最强应用。

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整合到手机上,可穿戴应用也大行其道。传感器、GPS、摄象头,甚至电容屏传感器等敏感元件的综合运用,使得手机、腕表等移动终端可以闻得到味道,感知到脉搏,了解人们的健康指数,将人体变成一个超高带宽移动互联网枢纽,给人们带来了交互体验的快感和变革,这些都化成了移动互联网3.0时代的第三个要素——传感器,深值期待。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手机“二维码”29的商业价值被凸显出来——其面积小、集成信息量大、易于传播等特性能够帮助媒体和企业用户更快更有效地提升活动覆盖面甚至品牌影响力,商业价值不可估量,因而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和工具。腾讯CEO马化腾在“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还认为二维码将成为线上线下结合的关键入口,可以藉此进军“O2O”30领军,并提出了“二维码和O2O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二个新机遇”一说。可见,虽然二维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甚至早于移动互联网的1.0时代,已经不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其必将以其“超级媒体”之优势兴盛于3.0时代,进而成为移动互联网3.0时代的第四个要素。

今日的互联网界流行一句话:Web31〕已死,APP32〕永生。固然这一说法仍存诸多争议,但也可以反映出APP正当时,并且风靡一时,大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称王之势,因而APP也就成了移动互联网3.0时代的第五个要素。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应用客户端上网的方式,而目前国内各大电商,均拥有了自己的应用客户端,这标志着,应用客户端的商业使用,已经开始初露锋芒。当然,应用不仅仅只是移动设备上的一个客户端那么简单,如今,在很多设备上已经可以下载厂商官方的应用软件对不同的产品进行无线控制。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电商平台将应用作为销售的主战场之一。正所谓“操作系统搭台、应用程序唱戏”,在这一游戏规则之下,APP必将以其多元化的功能优势,高调挺入移动互联网3.0时代。

(三)大数据

关于“大数据”( Big Data),前文已有注解。但谈及互联网金融的历史,又不得不说大数据的历史及其贡献。如果没有大数据的支撑,互联网金融将支离破碎,无从说起。因此,大数据的运用,也被视为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尽管“大数据”的概念直到近来才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早在1980年,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大师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就在其所著的《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中就热情地将“大数据”称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的名称也正来自于此1997年,美国宇航局研究员迈克尔·考克斯(Michael Cox)和大卫·埃尔斯沃斯(David Ellsworth),首次使用“大数据”这一术语来描述超级计算机生成的海量信息――显然这与今日人们对大数据内涵的理解提法不同,因为当下的“大数据”已被解释为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2001年梅塔集团META集团现为Gartner公司分析师道格·莱尼(Douglas Laney发布了一份题为《3D数据管理:控制数据容量、处理速度及数据种类》3D Data Management: ControllingData Volume, Velocity and Variety)的研究报告3V作为定义大数据的三个维度而被广泛接受。2008年9月,英国的《自然》杂志推出了名为“大数据”的封面专栏。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逐渐成为互联网技术行业中的热门词。

2010年2月,《经济学人》数据编辑肯尼斯·库克尔(Kenneth Cukier) 在《经济学人》上发表了一份关于管理信息的特别报告《数据,无所不在的数据》,其在文中写道:“…世界上有着无法想象的巨量数字信息,并以极快的速度增长…从经济界到科学界,从政府部门到艺术领域,很多地方都已感受到了这种巨量信息的影响。科学家和计算机工程师已经为这个现象创造了一个新词汇:‘大数据’。” 2011年6月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发布 《大数据:下一个前沿竞争力、创新力和生产力》的调研报告,该报告对“大数据”的影响、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等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受到了金融界的高度重视,而后逐渐受到了各行各业关注。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发计划”,旨在提高和改进从海量和复杂数据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加速美国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发明的步伐增强国家安全。其后至2013年间,各行各业对大数据的疯狂讨论,将大数据的概念推至顶峰。而到了2014年,舆论热度回落,如何将大数据“变现”,成为现实中需要面对的真正问题。

Teradata33〕的首席分析师Bill Franks在《驾驭大数据》34〕一书也叙述了大数据是一个“数据收集-知识形成-智慧行动”的过程,并认为“大数据”中的”大”和“数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能带来的价值以及如何驾驭这些大数据,甚至“大数据可能是凌乱而丑陋的”并且可能带来“被大数据压得不看重负,从而停止不前”和大数据处理“成本增长速度会让企业措手不及”的风险。Bill Franks一再提醒说:数据只是源,“思想才是分析之父”,“有价值和影响力的分析才是优质分析”,优质分析要符合G(Guided指导性)、R(Relevant相关性)、A(Explainable可行性)、T(Timely及时向)原则;并且优质的分析要能提供答案、提供用户需要的东西,要能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对实际行动有指导意义;借助于大数据分析,用户能够把握现状、预测趋势,这样才能驾驭未来。当然,Bill Franks最终也告诉人们:大数据并不是一个商业包装,而是即将改变全世界多个行业的重要工具,大数据时代真的已经来了。

虽然大数据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媒体已习惯于将2013年称为世界的“大数据元年”,并将其视为是继信息化和互联网后整个信息革命的又一次高峰。在这一年,据一项调查显示,28%的全球企业和25%的中国企业卷入到大数据的研究和实践,大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除了上帝,每个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大数据已不单单是“数据的工业革命”,而是一场更深刻的科技和产业大变革的组成部分,是对未来大趋势、时代新特征的一种描述。大数据是推动这场大变革的重要动力,将成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新的关键资源。搜集、分析和运用指数级增长的庞大数据,将催生创新,为各行各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改变。而在金融领域,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大数据在很多宏观判断上,金融行业的发展上,金融产品的组合上,金融服务的提供上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只是大数据这一变革并非一蹴而就,目前仍处处量变阶段,尤其是在较为复杂的金融领域,尚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大数据金融分析系统,金融业的大数据时代尚需技术上的助燃和支持。

(四)云计算

如前文揭示,大数据的核心是发现价值,而驾驭大数据的核心是分析。对于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传统的方法难以分析和应用,因此,可以说,自从有了云计算服务器,“大数据”才有了可以运行的轨道,才可以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有人形象地将各种“大数据”的应用比作一辆辆“汽车”,支撑起这些“汽车”运行的“高速公路”就是云计算。最著名的实例就是Google搜索引擎――面对海量数据,Google率先提出云计算的概念的,而支撑Google内部各种“大数据”应用的,正是Google公司自行研发的云计算服务器。可见,云计算对大数据的价值成就功不可没,甚至不可替代。

与大数据元年相比,媒体将习惯于将云计算的元年提前到2011年。在这一年,苹果推出不“iCloud,华为推出了“华为云,联想推出乐云”;而这据2006年谷歌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仅5年,2年前的2009年,阿里巴巴也成立了“阿里云”35〕。同样是在2011年,“云计算创新论坛”在北京召开,该次会议的主题为“云计算创新一触即发”,并单设了“云计算应用元年”的分论坛。同年“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召开,并成立了“云计算专业委员会”。

而在2012年9月召开的“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阿里云云计算业务总经理陈金培则在演讲中将2012年定义为“中国云计算实践的元年”,云计算从今年开始提供较为现实的服务。而在此前3月份,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云计算作为一个重要附录,并给出了一个官方的解释,即“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是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这一年,“云计算”概念受到热炒;云计算在中国开始由概念走向应用。

美国商务智能软件提供商Good Data创始人兼CEO罗曼·斯塔奈克(Roman Stanek)早前即已预言,2013年将是云计算的爆发年。是年6月,“第五届中国云计算大会”36〕在北京开幕,以“大数据大带宽推动云计算应用与创新”为主题,与会专家对云计算应用进行了激烈的分析与讨论。这一年,大数据、云计算驱动的技术和产业变革继续向纵深进行发展。

2014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高美琴委员提出:“云计算”(以及与其一体两面的“大数据”)产业正在成为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全新的、全球性的、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抢滩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获取和控制网络海量数据,也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未来信息社会控制权的重要战略手段。其还认为,云计算将会像工业时代的电力一样,成为未来信息经济社会的新的基础设施。云计算的发展,将彻底改变全球信息产业格局,引领未来科技、产业创新制高点,成为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产业。6月,“第六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以“云计算 大数据 推动智慧中国”为主题召开,并专题设置了“云计算 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论坛”这一行业应用论坛。

还是在2014年,阿里巴巴完成了“去IOE”计划(IBM是服务器提供商,Oracle是数据库软件提供商,EMC则是存储设备提供商),对此,阿里云居功至伟。同年年初,马云在内部信中将“云计算”与“大数据”定为未来战略。

总之,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通信产业将发生全面的变革与颠覆,用户对产品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整个产业链,包括服务器、基础网络、系统软件、服务应用、终端等各个环节技术产品的发展方向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应用和服务模式,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融合化网络化服务化发展趋势,它注定将对互联网经济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大爆炸之后,随着金融业的大发展以及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特有技术,推动了新的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功能在金融业内出现,金融体系随之经历着新的变革;当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两门新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将之延伸到金融和互联网领域得以广泛而成功的运用后,由此,互联网金融就顺势而来,诞生了!

发布人:苏延律师  发布时间:2014-09-26
 上一页:互联网金融解读系列四:历史
 下一页:互联网金融解读系列二:特征